|
四川青神竹編-巧奪天工的典范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白果鄉婦女居家就業編織燈籠經濟日報記者鐘攝 一縷縷細如頭發的竹條被竹鉤拉著,隨著靈巧的手指飛速飛舞,一只生動而又尷尬的大熊貓在我們面前跳躍。 陳爽是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朱彝市一名年輕的竹編女工!拔覀兗易孀孑呡叾荚谧鲋窬,但早年主要是農具和家具,賺不了多少錢。陳爽說,經過近幾年的訓練,她學會了編織扁竹畫、瓷胎竹編等技術!拔业淖髌纺苜u到1萬到2萬元,一年能賺10多萬。 在青神縣,像陳爽這樣依靠竹編致富的人有成千上萬。對于這個人口不足20萬的縣城來說,就業率不小!扒嗌裰窬帯弊鳛榉⻊掌放,推動竹編產業成為青神縣經濟發展和人民致富的重要產業。 附近就業好處多多 青神縣竹資源豐富。白果鄉,山巒連綿,竹木繁茂。有趣的是,幾乎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掛著幾盞紅燈籠。原來這里很多人會編紅燈籠,并以此為職業。 在吳家壩村一戶人家的院壩里,四個女人并排坐在一張長桌旁,一邊編燈籠一邊聊天,圍著模具編條。隨著幾聲嘻嘻哈哈的笑聲,幾分鐘之內,四個一尺多高的燈籠已經打完了。他們告訴記者,這些燈籠是公司訂購的,完成后相當于6元的工資。他們一天要做一二十個這樣的燈籠。 在這四位女性中,李會明被稱為“大師級別”。她學得早,技術最好。她告訴記者,他們四個人的情況差不多,丈夫都在外打工,他們在家照顧孩子,種一些地,F在她學會了竹編工藝,一年掙三四萬元。村里有20多位婦女學過這門手藝。 青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彭帥分析,竹編產品種類繁多,很多門檻低、方法靈活,在家就近就能就業,可以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就業問題,尤其是通過“訂單制作”“互聯網+”等營銷方式,市場并不擔心。 加大培訓提升技能 青神縣殘疾人竹編就業培訓基地產品展廳里有幾十個燈籠,很多燈籠造型獨特,編制精美;刎撠熑诵旖ū嬖V記者,這些都是他們基地殘疾學生的作品。該基地將于2016年開始培訓課程,每年培訓200或300人。正在工作的蘭和平曾經是這里的學生。雖然她下肢嚴重殘疾,但她很聰明,自學后成為了基地的老師!霸诩议T口就能就業,年收入2萬多元,養活自己沒問題。我很滿意!彼f。 雖然竹編早已成為當地生產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技藝,但直到近幾年,青神竹編才成為人們致富的“金鑰匙”。據青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徐鵬介紹,自2012年起,當地政府啟動了“竹基本功千人培訓計劃”,開啟現代勞動培訓新品牌。 該縣整合了成都藝術職業大學青神分校、國際竹藤中心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并開設工藝美術專業、木材加工(竹編技術方向)專業,開設覆瓷竹編、竹家具制作、竹包裝、竹燈籠、扁竹編織等培訓內容。,出版竹絲制作、竹編、繪畫等20多套教材,打造“竹藝術”多年來,僅縣一級就組織了500多期竹編培訓班,培訓人數達2.5萬余人。 大力推廣強勢品牌 青神云華竹旅有限公司是青神縣領先的竹編企業。在公司的產品展廳里,琳瑯滿目的展品令人眼花繚亂。 “把青神竹編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人在這個行業找到工作,賺取可觀的收入,尤其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把竹絲做得極細;二是增加附加值。云華竹旅有限公司創始人陳云華說,一卡車的竹子,作為普通的材料,只值幾千塊錢,而家具和工藝品可以加十幾倍。目前公司擁有竹編品種3000多個,申請專利60多項。 為促進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該縣連續舉辦“竹與生活”國際(青神)竹產品創意設計大賽,吸引國內50余所高校參賽,征集作品8000余件,評選優秀作品60件,有效吸引更多青少年、大學生、返鄉人才參與竹產業,讓竹編技藝在新時代傳承。 近年來,該縣加大竹編推廣力度,擴大品牌影響力,吸納更多的人就業。該縣組織竹編專家積極走出四川,先后為桂、黔、滇等省及“一帶一路”沿線竹編生產國舉辦各類竹編扶貧培訓班和講座,對竹編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61個非遺傳研究所,并提供國際培訓課程。該縣成功舉辦了幾屆“中國竹文化節”去年舉辦的中國國際竹業博覽會首屆數字國際熊貓節升級為全國性節日,吸引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0多個省(市)的1000多家展商和采購商,線上線下成交額達1.2億元。 2020年,青神縣竹產業總產值達48.5億元,近期目標為“百億竹產業”為此,他們堅持“抓兩帶促三”的思路,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該縣龍頭企業四川環龍集團生產的“班布”竹漿紙已成功入駐山姆、麥德龍、伊藤等6家大型國際連鎖超市。去年外貿銷售額超過1億元。一系列新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6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4000多個,帶動全縣5000多戶竹農種植竹子,戶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竹林面積20萬畝。 經過多年努力,“青神竹編”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連續三年躋身中國區域品牌百強。青神竹業已形成竹編、竹紙、竹家具三大子市場,青神竹編服務品牌正進一步向竹種植、竹材料領域拓展。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國際著名竹藝城!鼻嗌窨h委書記劉說道預計到2030年,全縣竹產業將成為優勢特色產業,產值150億元,從業人員5萬人。 |